让党员干部思想得以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将廉洁从业常挂嘴边,常伴身边,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叶春认为,今年的电煤市场供需格局将总体保持平衡,这也是今年煤炭价格处于绿色区间的基础。建议调整绿色区间上下限2016年底,为减少煤炭价格异常波动,促进煤、电行业均衡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煤炭协会、中电联签署《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提出电煤中长期合同基准价格及绿色区间概念。
电煤需求放缓及煤炭供应增加,导致电煤供需关系从紧张转为总体平衡,但叶春也指出,目前电煤市场供需平衡关系还比较脆弱,受进口煤政策、环保检查、春节放假、安全事故等因素的制约还比较严重。电煤价格保持在绿色区间长期稳定运行,仍将是国家有关部门及煤、电行业的共同追求。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显现,煤炭先进产能逐步释放。其中,基准价及绿色区间设定综合考虑了煤炭、电力企业承受能力,电煤市场形势等因素,旨在保持两个行业合理利润水平,以维护双方利益、促进健康发展。此外,进口煤对电煤供应特别是沿海地区电煤供应发挥了很强的调节作用。
今年主要考虑煤电标杆电价改革后上网电价大概率下调和国家增值税税率降低等因素,以及平衡煤炭、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下调2020年度电煤中长期合同基准价格及相应价格区间。电煤供需形势转变CECI沿海指数价格曲线图显示,2019年CECI沿海指数整体波动较2018年明显收窄,逐渐趋稳,与2018年的剧烈波动形成鲜明对比。目前低灰低硫煤(CV5500,S0.4)报价指数平,(CV5000,S0.4)煤报价指数平,之前都是按指数上浮走。
近期港口新增市场煤询货需求偏少,库存持续累积,贸易商报价继续下探,尽管中低卡煤报盘跌破年长协价,但下游对于价格偏低的资源仍持观望态度,成交乏力,市场预期方面偏悲观。国内某贸易商表示,近期港口出货非常困难,化工煤、电煤出货都不理想,库存量持续增加,现在还是需求的问题但是,随着南方钢铁、水泥企业逐渐恢复生产,此前主要以进口煤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将受到冲击,或不得不加大对产区煤炭的采购。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尽管多省份公布了年度投资计划,新基建投资预期加速,且央行定向降准,意在改善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恢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不过,从电厂反馈的数据来看,需求端复苏并不乐观。综合来看,疫情对煤炭上游生产企业的影响基本消除,但下游需求较往年同期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供应宽松,动力煤价格振荡偏弱,主力合约正在试探前低535元/吨附近支撑。
不过,利多因素逐渐显现,且有长协机制托底,不宜过度看空。进口端潜在利多因素能否发挥提振作用,具体还需关注疫情过后工业企业的生产动态。进口限制逐渐升级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2月煤炭进口量6806万吨,同比增长33%。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召开的进一步加强当前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紧盯高瓦斯、冲击地压、大班次煤矿和头顶库尾矿库等高危风险,加强安全防范,严守安全底线,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对市场形成较大压力,并且,在下游高库存未出现明显消耗之际,需求端很难带来利多提振。截至3月17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日耗51.82万吨,日耗在50万吨上方有所反复,同比偏低超过20%;3月上旬,全国重点电厂煤炭日耗亦偏低超过14%。疫情对煤炭上游生产企业的影响基本消除,但下游需求较往年同期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疫情影响基本消除目前,煤炭行业开工率低迷情况已经有所好转,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恢复满负荷生产。
短期来看,进口限制对市场影响有限。随着安监检查的跟进,煤炭安全生产意识更为浓厚,加之连续下挫的煤价将对煤炭生产形成一定的抑制,矿方有主动减产的可能。
不过,目前南方电厂受库存限制,采购进口煤并不积极,且北上采购也未有明显增加。近期,进口政策逐渐收紧,大型发电集团进口额度较去年减少了二成至三成,部分地方电厂额度减少近一半。
不过,2月以来,山东、云南以及河南等地煤矿安全事故多发。不过,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且国际市场跌跌不休,动力煤价格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近期,多空因素交织,动力煤价格跌幅有所放缓。近日,新沙海关口头通知,3月16日后到港的船禁止卸新沙,因为截至3月16日统计的新沙进口煤申报数额已经达到海关年前规定的650万吨额度。后续监管政策是否调整等待海关通知。不过,煤灰市场利多因素逐渐显现,且有长协机制托底,不宜过度看空。
产区供应持续增加,坑口报价回落,部分地区煤价已经跌至2019年年底水平,叠加过路费减免、原油大跌导致成品油价格下挫,且铁路外运成本以及港口港杂费用降低,贸易商可操作空间加大,产区外运形势向好,进一步保证下水煤货源供应充足。进口量迅猛增长,透支进口额度。
据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显示,其检测的晋陕蒙地区样本煤矿(总产能15.5亿吨,约占三地总产能70%)产能利用率为82.7%,已经接近往年同期水平。中期来看,等待利多因素的进一步发酵,特别是关注工业需求复苏情况。
后期,随着取暖用电需求的落幕,煤炭消费重点关注工业用电需求不过,利多因素逐渐显现,且有长协机制托底,不宜过度看空。
进口量迅猛增长,透支进口额度。综合来看,疫情对煤炭上游生产企业的影响基本消除,但下游需求较往年同期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供应宽松,动力煤价格振荡偏弱,主力合约正在试探前低535元/吨附近支撑。中期来看,等待利多因素的进一步发酵,特别是关注工业需求复苏情况。不过,从电厂反馈的数据来看,需求端复苏并不乐观。
但是,随着南方钢铁、水泥企业逐渐恢复生产,此前主要以进口煤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将受到冲击,或不得不加大对产区煤炭的采购。截至3月17日,沿海六大电厂煤炭日耗51.82万吨,日耗在50万吨上方有所反复,同比偏低超过20%;3月上旬,全国重点电厂煤炭日耗亦偏低超过14%。
不过,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且国际市场跌跌不休,动力煤价格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近日,新沙海关口头通知,3月16日后到港的船禁止卸新沙,因为截至3月16日统计的新沙进口煤申报数额已经达到海关年前规定的650万吨额度。
后期,随着取暖用电需求的落幕,煤炭消费重点关注工业用电需求。产区供应持续增加,坑口报价回落,部分地区煤价已经跌至2019年年底水平,叠加过路费减免、原油大跌导致成品油价格下挫,且铁路外运成本以及港口港杂费用降低,贸易商可操作空间加大,产区外运形势向好,进一步保证下水煤货源供应充足。
不过,2月以来,山东、云南以及河南等地煤矿安全事故多发。进口端潜在利多因素能否发挥提振作用,具体还需关注疫情过后工业企业的生产动态。近期,进口政策逐渐收紧,大型发电集团进口额度较去年减少了二成至三成,部分地方电厂额度减少近一半。疫情对煤炭上游生产企业的影响基本消除,但下游需求较往年同期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对市场形成较大压力,并且,在下游高库存未出现明显消耗之际,需求端很难带来利多提振。进口限制逐渐升级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2月煤炭进口量6806万吨,同比增长33%。
短期来看,进口限制对市场影响有限。近期,多空因素交织,动力煤价格跌幅有所放缓。
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尽管多省份公布了年度投资计划,新基建投资预期加速,且央行定向降准,意在改善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恢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召开的进一步加强当前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紧盯高瓦斯、冲击地压、大班次煤矿和头顶库尾矿库等高危风险,加强安全防范,严守安全底线,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